国产面具到底什么水平?

broken image
broken image


今年节之前最后一次直播是1月底,时隔多年又一次戴起了泰勒。
因为的Molly2是原型,一号样品,陪我经历了两届沙龙,几十次直播,全员试戴,几近退休。直播的那张泰勒躺在公司的仓库里,大半年没有人动过,盒子外罩着一层灰。它自己断然没想到还有能被宠幸的一天。
要说一点变化也没有,守身如玉,那也不至于。原先塞入开领T恤的下摆,现在多了只到锁骨位置的短款选项;皮肤的噪点越来越深,妆容显得十分风尘,像是德瓦伦橱窗里望眼欲穿的东欧女匠人;眼眶和鼻梁一如既往,暗藏杀机的铁片不再从山根内戳出,外形也变得均衡饱满,模具水平上升;鼻梁除了祖传一截下陷之外,挑不出问题。

上去,一切都是熟悉的感觉。真假难辨的肤色和妆容,流畅的面部轮廓,自然舒适的佩戴感受,极柔软的触感,没有酸味也不过敏。除了时不时因为过短的人中所导致的上唇露出和过于圆润的外形,我想真正的购买者会为支付这笔不小的购置费用后悔。
没有怀疑10年前它的江湖地位和存在的意义。白月光不足以形容泰勒,它锋芒盖过古人,连后人也遮蔽在其靉靆下:Monica还是Sophia,绿叶般默默无闻。这个来自意大利的手工品,似乎已经成功从一个单品,逐渐代表了它背后的制作者和品牌,“拥兵自重”地变成了艺术起来。我和来自全世界的面具玩家交流,都能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他们对于Taylor的认可,这应当令操刀人Danilo十分自豪。
16我第一次拿到泰勒,前后花了3个月多的时间,因为恰逢意大利八月节(Ferragosto),整个意大利的人都跑去海滩边上浪费个把月光阴,手机都不带开的。打开包裹,这扑面而来的金钱味道,混杂着超长的等待的香气,和异域风情的面包纸袋,无法言语的肾上腺素激升,并试图控制大脑,取代我的四肢。我坐在梳妆台前端详了数分钟,一种莫名的感动。
这感并非全然是对它的赞叹。当时我第一次尝试制作面具,老读者应该知道,它叫做“Scatlett”,一个带着真皮绑带的半脸软面具。放在泰勒的旁边,仿佛是小学生打篮球碰到姚明,一个完美三分跳投砸中对方下体。国产面具一个个都没有了灵魂,从3D世界回到了2D,并列队窃窃私语,誓要撇清关系。
这一如十年来的中国模样,我儿时所熟悉的,所认可的。我小心翼翼地摆弄它,生怕几个月的等待和几千大洋付诸东流。大部分时候,她都躺在来时的纸箱子里,看上去像是普通的垃圾,一切都平平无奇,就像老法拉利的钥匙,只有车主知道它代表什么。


勒并不完美,或者说,它几乎是完美的反义词。

2016年起至今,我陆续拥有过上百枚泰勒。每个都像是意大利车一般,问题出得令人不可思议:
第一个泰勒其实很厚,比任何一个我所见过的都要厚。这个厚度是如此鲜明,我甚至需要费力才能打开它,让我的头进入。它的鼻子只有三届很硬的铁片,鼻子无论从什么角度看起来都像被铁拳正中面门。第一节甚至想入非非,企图越过薄薄的鼻子,戳出来伤害我的眼睛。
20年我有个泰勒带妆APP款,包颚很让我喜欢,因为过大的下摆很难穿脱,也不好和义乳结合。我熟练的插入双手,往两边撑开,扩大到仅仅让我的头围进去的程度,举过头顶,突然阻力瞬间变小,面具从正后方的中间发生了只有地震才能产生的巨大罅隙。这个泰勒的软度,硬度和厚度都出错了,显然易见,模具出了问题。
有一个泰勒,在没有上妆卸妆的前提下,大面积脱妆,像是墙皮脱落,触目惊心。当然我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,这些自然都不在话下。
对它越来越熟悉,我也试图从设计上总结了它的问题。过短的人中是所有玩家心中的遗憾,上唇翻飞下是伪装感的剥离,就好像zentai的后拉链永远敞开。眼眶巨大且圆,宽容度绝佳,但是很难完美适配。整个脸型呈现没有结构的圆润,很考验佩戴者自己的脸型底子,方脸就能呈现出不折不扣的方。所以有时候外国玩家的作品也让我沉思,也许她们开心最重要吧。
使如此,我们还能追求更好的面具吗?


国产面大致经历过两个阶段。
2010年之前,国产面具是有两个流派的。以橡胶为基材的代表品“FEMASK”绯面,和以硅胶制作的“天石”。这是国产面具的第一量产阶段,绝大部分的人生第一款面具都来自于它们,解决了“有没有”的问题。因为两个品牌的本体成为了过去式,我也能畅所欲言下:

超薄的橡胶有绝好的贴面性和轻薄性,塞在十分赛博朋克的胡乱填满餐巾纸的小透明盒子里,绯面是很多人的启蒙和回忆。戴起来有一些窒息感,看上去说不上的伪人感。绯面没有质量可言,撕裂损坏是家常便饭,好在一款面具平均价格不足千元,而且十几个型号的唯一区别是眼睫毛和唇色,替换起来不算太心疼。
天石的路线更正统一些,软硬结合的序列,佩戴方式和现在相差无几,除了硅胶本体用料受制于成本和时代关系不是有毒就是漏油,审美很落伍,也没有什么细节,表情十分僵硬,半脸也很不贴脸,经常整张脸往下掉,眼眶厚入城墙之外,就没什么缺点了。
第二阶段约开始在2016前后。因为泰勒的巨大鲇鱼效应,国内制造商也感受到了压力和商机。淘汰了的旧品牌被取代,现在大家熟知的品牌逐渐立足:
媛野那年出了面坛常青树美惠子,一卖近10年。以现在的眼光看,它应当属于合格的入门级面具,该有的都能给,这么多年下来也有一些改进,但回溯当年出道的荣光,那是有划时代的意义。义乳第一次和面具结合得如此妥当,这值得肯定。
当时还没叫做迪美斯的Dreammask把花名定为了面具系列名,也算是相当前瞻,尽管现在这个命名体系基本崩坏了。毕竟花就这么多,叫”牡丹“或者”金丝楠“,似乎不太合适。蔷薇和蕙是一代值得收藏的娃娃面具,完全摒弃仿真路线,对于这两款入门级半脸面来说,无疑是正确的。
第二阶段,面具不再满足于有没有,而是“值不值”。价格进一步上探到2000元区间,开始有了妆容选择。材质也纷纷摈弃单组份模具硅胶,转用双组分的铂金硅胶 - 尽管这里鱼龙混杂,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。在灵活性上更进一步,提供不同款式甚至同一款的不同罩杯不同肤色。这是国产商品一贯的巨大优势,0-1也许存在困难,1-100无人能及。
在这个阶里,绝大部分国外的面具甚至是变装类商品几乎都被打败,不再有竞争优势,逐渐淘汰。现在打开日本名取的主页,直接梦回2000年初,一切都充满匠人味道。事实上在这个狭小的赛道里,再也难涌入新的玩家。
当前仍然第二阶段的进行时,高频率的研发更新,更短的周转时间,一切都向工业化该有的样子发展。
这是国产具的终点吗?


莫丽2015年第一次的面具开发浅尝辄止,直到2021年正式成立了MoliFX特效化妆工作室。MoliFX只做一件事,“超越泰勒”。
特效化妆涉领域远超“化妆”。雕塑、建模、制模、上色都是特化的一部分。专心做特效级别的硅胶面具是一个典型投入高收益低的行业,类似现在报考土木行业立志报效祖国房地产建设,没点子意念支撑是很难做下去的。它没有实体市场,很难被归类,使用者通常只限于圈内传播,并十分羞于传播在更大的范围里。开发周期很长,很难真正工业化量产,因为它与千人一面几乎是背道而驰的。如果所有人都长一样,再逼真又有什么意义呢?
扯远了。脸贴完金,国产面具是到底什么水平?

上四张茉莉沙龙2的图,图内有MoliFX的Molly2和玲珑,有CreaFX的泰勒和定制款面具,有SecondFace的蒂法、樱菲蒂亚和阿西蒂亚,有DMS的槿和澜:

broken image
broken image
broken image
broken image

每一个面具玩家几乎都拥有超过2款面具在手,全凭喜好选择自己要的那张脸。名取不再被看到,RealFlesh、CFX等北美大厂的面具也无人佩戴,至于其他爱好者级别的DIY面具更是无从谈起。可以说除了CreaFX之外,海外面具没有存在感,国产都不能说是平替,而是全面替代。
除了近水楼台先得月,国产面具显然更懂国人的审美。我们不再需要为了更逼真,强行改变自己的人种,变成白人或者黑人。蒙古人种有着自己特别的鼻梁和脸宽,天生饱满而抗老,为此而设计的面具,反而有更多余地创造独特的面貌。当我们放在一张相片内,你看到的不是优劣之分,而是百花齐放。
以Molly2为例,平均72小时完成喷涂、上色、植眉和封层工序,妆面自然持久,任凭近距离观察也毫无破绽;眼眶破行业纪录的超薄至0.1mm,在适当眼妆的加持下极难辨认;全脸厚薄有致的填充,可以改变脸型却又能维持面部微表情,背后是数年如一日的经验和数据积累。同时它还能提供3种软度选择,4种妆面选项,外加两种结构和3种肤色,满足想象才是Molly2的本体。
也许面具也有第三阶段:千人千面。
你心目中的最佳面具是谁?